1. 點火前的檢查
對于新裝、移裝、改造和長期停用的鍋爐,在點火前要作一次全面認真的檢查。具體檢查內容和要求如下:
(1) 檢查鍋爐內、外部。鍋筒、聯箱內有無遺留的工具和其他雜物;手孔門、人孔門是否上好,擰緊;爐膛受熱面、絕熱層是否完好;爐膛內是否有殘留燃料油或油垢,燃燒設備是否良好,煙道閘門開關是否靈活,煙道有無雜物。
(2) 檢查主要安全附件、熱工儀表和電器儀表。安全閥、水位表、壓力表要靈敏可靠。
(3) 檢查給水設備和汽水管道。各閥門按啟動的要求調整,軟水箱應有足夠的貯水。
(4) 檢查油(氣)系統及安全附件,閥門裝配,開關位置是否正確。
(5) 使用液化石油氣或乙炔氣點火的鍋爐,還要檢查液化石油氣或乙炔氣壓力是否
達到要求,閥門是否已開啟。
2. 啟動給水泵
開啟水泵出口閥,向鍋爐進水。進水的水質應符合鍋爐給水標準,進水速度要緩慢,水溫不宜過高,一般水溫40℃左右為好。上水時,發現人孔蓋,手孔蓋或法蘭結合面有漏水應暫停上水,擰緊螺絲,無漏水后再繼續上水。
當鍋爐水位升至水位表正常水位指示處時,給水泵應能停止運轉。此時,不要急于點火,要觀察水位是否維持不變,如水位逐漸降低,應查明原因設法消除,如水位仍繼續上升,則說明給水閥漏水,應進行修理或更換。停止給水后,還應試開排污閥放水,檢查最低安全水位時給水泵是否自動進水。
(二)點火與升壓
1. 點火程序
點火前應首先對爐膛進行吹掃。吹掃結束后,點燃引火燃料(煤氣或燃油料),火焰監視器反映火焰的存在,并使其繼續燃燒10秒鐘左右,此稱為引火牽引期。
10秒鐘后,主燃料閥(煤氣或燃油)即被驅動,點燃主燃燒器。主燃燒器若正常燃燒,點火系統即自動關閉。
2. 鍋爐啟動時間
鍋爐啟動時間應根據鍋爐類型、蒸發量而定。
一般立式鍋爐水容量小,啟動所需時間要短些,臥式鍋爐,水容量大的鍋爐,啟動所需的時間要長些??偟膩碚f啟動要緩慢進行,啟動時火焰應調至“低火”狀態,使爐溫逐漸升高。如果啟動時間短,溫度增高過快,鍋爐各部件受熱膨脹不均,會造成脹口滲漏,角焊縫處出現裂紋,或者引起扳邊處起槽等缺陷。
3.啟動和升壓過程中應注意事項
(1) 燃用重油鍋爐,點火前應先開動重油加熱器,待油溫、油壓符合要求才能點火。
(2) 燃油、燃氣鍋爐點火前均用空氣吹掃,空氣吹掃時間根據爐膛容積、風機通風量決定,但不低于規程的規定。目的是吹掉爐膛中可燃氣體,防止爐膛爆炸。
(3) 啟動過程中,為了使鍋爐受熱均勻,可采用間斷放水的方法,
從鍋爐底部放出一部分水,并相應補充給水。這樣,可以使鍋爐本體各部分達到均勻的溫度。
4. 升壓
隨著壓力的上升,操作人員應在不同壓力時做好下述工作。
(1) 隨爐水溫度逐漸升高,當空氣閥冒出霧汽或出現壓力表指針向升壓方向移動時,關閉空氣閥。
(2) 當壓力升到0.05~0.1Mpa(即0.5~1kgf/cm2)時,應沖洗水位表。
沖洗水位表順序:
(a) 開啟放水旋塞;
(b) 關閉水旋塞;
(c) 開啟水旋塞;
(d) 關閉汽旋塞;
(e) 開啟汽旋塞;
(f) 關閉放水旋塞。
如水位迅速上升,并有輕微波動,表明水位正常;如果水位上升很緩慢,表明水位表有堵塞現象,應重新沖洗和檢查。
(3) 當壓力升到0.1~0.15Mpa(即1~1.5kgf/cm2)時,沖洗壓力表存水彎管。
(4) 當壓力升到0.2~0.3Mpa(即2~3kgf/cm2)時,檢查各連接處有無滲漏現象,對松動過的螺絲再擰緊一次。
(5) 當壓力升到0.3~0.4Mpa(即3~4kgf/cm2)時進行一次排污,以均衡各部分爐水溫度。排污前應進水至高水位,排污時要注意觀察水位,排污后要關嚴排污閥,并檢查有無漏水現象。
(6) 當壓力升到工作壓力的2/3時,進行暖管,以防止送汽時產生水擊。
5. 暖管
為使蒸汽管道、閥門、法蘭等都受到均勻緩慢的加熱并放去管內的凝結水,以防止管道內產生水擊而發生滲漏等,需要暖管。
暖管需要時間,根據蒸汽溫度、季節氣溫、管道長度、直徑等情況而定。暖管操作:
(1) 開啟管道上的疏水閥,排除全部凝結水。
(2) 緩慢開啟主汽閥或主汽閥的旁通閥半圈,待管道充分預熱后再全開。如管道發生震動或水擊,應立即關閉主汽閥,加強疏水,待震動消除后,再慢慢開啟主汽閥,繼續進行暖管。
(1) 慢慢開啟分汽缸進汽閥,使管道汽壓與分汽缸汽壓相等,同時注意排除凝結水。
(2) 排出干燥蒸汽后關閉所有疏水閥,全開主汽閥。各汽閥全開后,應回轉半圈,防止汽閥因受熱膨脹后卡住。
(3) 有旁通管道的,應關閉旁通閥。
6.并爐供汽
單臺鍋爐運行、當汽壓升到工作壓力時,就可直接進行供汽。
兩臺以上鍋爐并列運行,新投入運行的鍋爐向蒸汽母管供汽的過程叫并爐。
并爐的條件和操作步驟:
(1) 當鍋爐汽壓低于運行系統的汽壓0.05~0.1Mpa時,即可開始并爐。
(2) 開啟蒸汽母管和主汽管上的疏水閥門,排出凝結水。
(3) 緩慢開啟主汽閥,待聽不到汽流聲時,再逐漸開大主汽閥,然后關閉旁通閥疏水閥。
鍋爐在正常運行時,應使安全附件靈敏可靠,汽壓和水位應保持穩定,以保證蒸汽質量和鍋爐安全經濟運行。
1.保持汽壓和水位的穩定
正常操作中,只要掌握好燃燒和進水的操作技能,并掌握好用汽規
律或與用汽部門建立好聯系,就能使汽壓和水位保持穩定,防止事故發生。同時做到節約燃料,提高效率。
(1) 燃燒器調整(燃燒器在出廠時已調整,一般情況下不需要調整)
正常燃燒時,爐膛中火焰穩定,呈白橙色,一般有輕微隆隆聲。如果火焰狹窄無力或有異常聲響。均表示燃燒有問題,應及時調整油(汽)量和風量。若經過調整仍無好轉,則應熄火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消除故障后重新點火。
(a) 燃油量的調整
① 簡單機械霧化燃燒器??刹捎酶淖儬t前油壓的方法進行調節,增大壓力即可達到增加噴油量的目的。也可以更換不同孔徑的油嘴來增減噴油量?,F在的燃燒器往往采用二個噴油嘴,低負荷時只用一個油嘴,高負荷時兩只油嘴同時噴油,以適應負荷的變化。
② 回油式機械霧化的燃燒器。它是采用調節回油閥的開度來控制回油量適應負荷變化的。回流量越大,噴油量越小,相反,回流量越小,則噴油量越大。
在正常運行中,不能隨意急劇改變燃油量。因為燃油量過大,燃燒不完全導至排煙溫度升高,嚴重時煙囪冒黑煙。相反因為燃油量過小,鍋爐出力不足。只有合適的燃油量才能保證鍋爐出力,適應負荷變化仍在最佳熱效率下運行。
(b) 送風量的的調整
在燃燒過程中,油霧必須與空氣良好混合才能燃燒完全,所以實際送風量都稍大于理論計算送風量。但如果風量太大會降低燃燒室溫度,不利燃燒,并且增大了煙氣量和排煙熱損失。如果風量不足,則導至燃燒室缺氧,會造成燃燒不完全和尾部受熱面積炭。
在實際應用中,通常是用二氧化碳分析儀或氧量分析儀來測定煙氣二氧化碳或氧含量來調整送風量的。一般用調節風門的開啟來改變送風量。但如解決不了問題時,則應考慮風機風量、風壓是否足夠。
(c) 火焰的調整
① 火焰分析
燃油時對各種火焰的觀察和分析
油嘴著火情況 原因分析 處理和調整
火焰呈白橙色、光亮、清晰 1.油嘴良好、位置適當
2.油風配合良好
3.調風器正常,燃燒強烈 燃燒良好
火焰暗紅 1.霧化片質量不好或孔徑過大
2.油嘴位置不當
3.風量不足
4.油溫太低
5.油壓太低或太高 1.更換霧化片
2.調整油嘴位置
3.增加風量
4.提高油溫
5.調整油壓
火焰紊亂 1.風油配合不良
2.油嘴角度及位置不當 1.調整風量
2.調整油嘴角度及位置
著火不穩定 1.油嘴與調風器位置配合不良
2.油嘴質量不好
3.油中含水過多
4.油質、油壓波動 1.調整油嘴與調風氣位置
2.更換油嘴
3.疏水
4.提高油質、穩定油壓
火焰中放藍色火花 1.調風器位置不當
2.油嘴周圍結焦
3.油嘴孔徑過大或接縫處漏油 1.調整調風器位置
2.清焦
3.檢查、更換油嘴
火焰中有火星和黑煙 1.油嘴與調風器位置不當
2.油嘴周圍結焦
3.風量不足
4.爐膛溫度太低 1.調整油嘴與調風器相對位置
2.清焦
3.增加風量
4.不應長時間低負荷運行
火焰中有黑絲條 1.油嘴質量不好、局部堵塞或霧化片未壓緊
2.風量不足 1.清洗、更換油嘴
2.增加風量
燃油火焰分析
② 著火點的調整
油霧著火點應靠近噴嘴,但不應有回火現象。著火早有利于油霧完全燃燒和穩定。但著火過早,火焰離噴嘴太近,容易燒壞油嘴和爐墻。
爐膛溫度、油的品種和霧化質量、以及風量、風速和油溫等都影響著火點的遠近。若要調整著火點,應事先查明原因,然后采取措施。當鍋爐負荷不變,且油壓、油溫穩定時,著火點主要由風速和配風情況而定。例如推入穩焰器,降低噴嘴空氣速度會使著火點靠前;反之,會使著火點延后。當油壓、油溫過低或霧化片孔徑太大時,油霧化不良,也會延遲著火。
(2) 煙管清灰
燃油鍋爐在運行過程中,在管壁上會粘附油垢或油灰。油垢和煙灰還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形成酸性物質,對金屬造成腐蝕。鍋爐出口的排煙溫度可作為運行鍋爐定期清灰的指標,因為油垢或煙灰會引起排煙溫度升高。煙管清灰應在停爐后進行。打開前后爐門,在前端或后端通煙管。此外,煙室及煙囪亦應定期清灰。清灰結束后注意要把爐門、煙箱門,關閉嚴密,在前端或以免造成漏風或煙氣短路影響燃燒。
(3) 排污
(a) 定期排污
鍋爐在運行中,由于水分不斷蒸發,爐水中的雜質逐漸變濃,引起受熱面上生成水垢或泡沫形成汽水共騰等事故.所以應將爐內沉渣排走,降低鍋水堿度和含鹽量..
排污分定期排污和表面排污兩種,表面排污(即連續排污),主要是排除爐水表面懸浮泡沫,降低爐水含鹽含堿量,防止發生汽水共騰,保證蒸汽品質.排污量取決于爐水的化驗結果,而后通過調節排污管上針形閥的開度來實現.
定期排污主要排出積聚在鍋筒和下集箱底部的沉渣和污垢。
定期排污裝置是在鍋筒和下集箱底部的排污管上串聯安裝兩只排污閥,靠近鍋爐和集箱的一只為慢開閥,另一個為快開閥。排污時應先開啟慢開閥,后開快開閥,排污結束后應先關閉快開閥再關慢開閥。
(b) 排污注意事項:
① 排污前先將爐水調至高于正常水位,排污時要嚴格監視水位,防止因排污造成鍋爐缺水.排污后約間隔一段時間后,用手摸排污閥后的排污管道,檢驗排污閥是否滲漏,如感覺熱,表明排污閥滲漏,應查明原因后加以消除.
② 本著"勤排、少排、均勻排"的原則,每班至少排污一次, 對所有排污管須輪流進行排污,防止爐水品質惡化和排污管堵塞,甚至引起水循環破壞和爆管事故。
③ 排污要在低負荷時進行.此時水渣易沉淀,排污效果好.
④ 排污操作應開關重復數次,依靠反沖擊力使渣垢攪拌起來,然后集中排出。這樣排污效果較好,又可避免造成局部水循環故障。
(4) 燃油系統,燃燒器等
(a) 防水
燃油含有水分,使著火不穩定,嚴重時導致"斷火".所以燃油從運輸到貯存都應防水,油罐、日用油箱底部都應有疏水裝置,燃燒時發現著火不穩定時就應疏水。
(b) 防靜電
燃油很容易受磨擦產生靜電.油料在管道輸送或卸油時,能產生200V以上靜電壓,在靜電壓的作用下,油層被擊穿,導致放電產生火花,可將油蒸氣引燃,進而引發燃燒和爆炸.因此整個油系統內部都要及時將靜電排走,油系統內所有管道、油罐、設備、容器及卸油站等都要有接地導線,其電阻一般在5Ω以下,而且每年校驗一次。
(c) 過濾器,加熱器
燃油系統的各種過濾器須定期清洗。輕油過濾器應每月清洗一遍,使用適當的溶劑及壓縮空氣來清洗。重油過濾器應視油品質量定期清洗容器及過濾柱,過濾柱宜用溶液整個浸泡,清洗,不要拆散。
燃油加熱器應定期拆開,用藥劑或工具去除容器內壁及加熱管上的積碳層或油垢。并應經常注意加熱管的出汽口或蒸汽疏水管,如有油漬出現,證明加熱器內的加熱管已經穿漏,應立即處理。
(d) 燃燒器
通常情況下,燃燒器以下部位應每月清洗一次。
點火棒:用干凈軟布輕輕擦去灰污。
指示燈:用柔軟潔凈布擦去光電管受光處的灰污。
噴嘴:拆開噴嘴,用煤油清洗過濾網上的油污。
濾油器:拆開濾油器,用煤油清洗。
穩焰器:用干凈軟布輕輕擦去灰污。
油泵過濾器:取出過濾器,用煤油清洗。
注意:
① 拆卸噴嘴時,要用二把扳手,一把卡住噴嘴使之固定,一把卡住噴嘴左旋拆下,要用力平衡,防止過猛損壞燃燒器。
② 當點火棒積碳時,絕緣變差,造成點火困難,此時應拆下點火棒清洗。裝配點火棒時,壓緊螺絲要用力合適,以免損壞絕緣瓷套,并要注意原來裝配位置與尺寸,否則無法點火。
2.保持安全附件靈敏可靠
鍋爐上壓力表、安全閥、水位表及相應控制裝置要經常檢查,沖洗和定期校驗,以保證其靈敏,可靠性,準 確。
(1) 壓力表,壓力控制裝置
(a) 定期沖冼壓力表存水彎管,防止堵塞。沖洗時操作人員不能面對出氣孔,以免燙傷,沖洗后,不要立 即打開旋塞,避免蒸汽直接進入表內彈簧管,導致壓力表損壞甚至失靈。
(b) 應定期校核壓力表指示是否準確,如指示壓力值超過精度時,應查明原因。
(c)要經常檢查、觀察存水彎管上的旋塞是不是在壓力表工作位置上。
(d) 壓力控制器接管的疏通要在停爐、停電無蒸汽壓力且常溫時進行。疏通時可旋開壓力控制器連接螺母, 用細鐵絲疏通,一般視水質情況一至二月一次。當使用中發現壓力控制與原來設定值有變化或失靈時,分清是電氣控制問題還是壓力調整、壓力控制開關處漏汽或汽管受阻問題,應認真修復調整。
(2)安全閥
(a) 為了防止安全閥芯和閥座粘住,應定期做手動排汽試驗,操作時要輕抬,輕放。
(b) 要注意檢查安全閥的鉛封是否完好。
(3) 水位表、水位控制裝置
(a) 水位表每班一次排污,汽水旋塞必須在全開位置上.
(b) 對水位傳感器裝置要做到每班一次排污。同時定期檢查自動進水及低水報警和連鎖是否正常。
當發現水位控制失靈時,應先分清是電控箱內故障還是控制裝置故障,一般控制裝置故障有:
① 浮球進水下沉或滑動部分有毛口使之不隨水位上升而變動,從而引起自動進水到上限水位時仍不停泵或 手動時高水位不報警。
② 控制器內部有雜物,長期不排污,造成污物頂住浮球,使之不隨水位下降而變動,引起缺水不進水,不報警不停爐。
③ 水銀開關或磁性開關不靈敏造成誤動作,應仔細調節或更換。
④ 修理調整球式控制器內部要在停爐無壓時進行,并注意內部小磁鋼的極性,不能裝反(有一個定位槽),否則水位無法調整。對于電極式傳感器一般因控制器漏氣,電極絕緣體上有導電物造成絕緣電阻下降引起誤動作,一經發現,要及時安排停爐檢修,保證安全運行。
3.水質處理要求符合《低壓鍋爐水質》標準。
4.根據爐水化驗情況定期進行排污工作。必要時采用爐內加藥作補充處理。
(四)停爐保養
工業鍋爐常用的停爐保養方法有干法保養、濕法保養和壓力保養三種。
1. 干法保養
適用于長期停用的鍋爐。其方法入下:
(1) 鍋爐停止使用后,將其內部水垢及鐵銹和外部煙灰清理干凈,用微火將鍋爐烘干。
(2) 將盛有干燥劑的無蓋盆子,放置于停用鍋爐的鍋筒和爐膽內,并將汽水系統和煙火系統與外界嚴密隔絕,封閉人孔手孔。
(3) 干燥劑一般使用無水氧化鈣或生石灰。其需用量可根據鍋爐容量進行計算。如果塊狀無水氧化鈣,為1~2kg/m3。如用生石灰,則為2~3 kg/m3。
(4) 為了保證干法保養的效果,應定期打開人孔進行檢查,如發現干燥劑已成粉狀,失去吸濕能力,則應更換新的干燥劑。
2.濕法保養
適用于停爐時間不超過三個月以內的鍋爐。其方法如下:
(1) 停爐后,首先將鍋爐受熱面內外污垢、煙灰清除干凈,截堵與外界相連接管路。
(2) 將鍋爐內灌滿軟化水。如無軟化水,可灌入生水,但每噸進水中應加入2kg氫氧化鈉,或5kg磷酸三鈉,或10kg碳酸鈉。藥品要溶化為液體灌入。
(3) 當軟化水或加藥后的生水灌滿后,應加熱至105 ,以排除水中的氣體。然后,將鍋爐所有門孔關閉,且不得有任何滲漏。
(4) 保養期間,應使軟化水或堿性生水保持充滿狀態,防止空氣漏入。
3.壓力保養法
壓力保養一般適用于停爐期限不超過一周的鍋爐。利用鍋爐中的余壓(0.05~0.1Mpa),保持爐水溫度稍高于100℃以上,既能使爐水中不含氧氣,又可阻止空氣進入鍋筒。為了保持爐水溫度,可以定期在爐膛內生微火,也可以定期利用相鄰的鍋爐蒸汽加熱。
